最近去參加了睽違約30年的大學同學會,這是自1982年畢業後,大家第二次聚首。當然,變化可大了,有人是老闆、有人在銀行工作;有人身材變形、有人頭髮少了一些……

 

唯一不變的是這群為人父母的談話內容,總脫離不了孩子;而每個人在談論自己或聽著別人孩子的近況時,只要聽到誰誰誰的孩子念台大、或者出國念哈佛,所有人都是,「哇!這個孩子好優秀!」

 

當時,我忽然想到,如果我說我的孩子是麵包師或廚師,老同學們會讚嘆:「妳的孩子好優秀」嗎?我猜想讚嘆聲絕對沒有念哈佛的孩子來得大聲,為什麼每個家長的人都以「會不會念書」來衡量孩子優秀與否呢?

 

念書等於優秀,不念書就不優秀嗎?許多父母親似乎也習慣同方向思考,所以很少父母會說「我的小孩不起眼的私立大學念書,他很優秀」,也因此「博士雞排」才會引起廣泛討論。

 

在這次同學會,我也觀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,在校時成績好的乖寶寶,畢業後多數成了「公務員」,而那些經常補考、或曾經延畢的壞壞牌,有幾個自行創業,如今都成了大老闆。

 

科舉時代「讀書」幾乎是唯一出路,因此才有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、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、書中自有顏如玉」的說法,現代社會卻是行行出狀元,「學歷」與「成就」不完全成為正比,許多備受尊重的名人,像吳寶春、阿基師、嚴長壽,哪一個是高學歷?

有錢人養成術-155   

父母督促孩子考好試、念名校,最大目的在於,希望孩子將來能立足社會,簡單說就是,成家立業、賺錢養活自己,其實只要孩子有正當工作,都能達成這個目標。

 

父母若是擔心孩子收入不多,應教他們學習創造工作外的收入,因為唯有創造工作外的收入,才能早日達到財務自由。

 

目前大家苦談的22K,我卻一點都不為我小孩擔心,因為從小理財的成果,讓存足的錢可以去買一個配息豐厚的債券基金,每月產生10K的利息,這樣不就等同於他出社會起薪是32K呢!

 

資料整理來源:聯合報

arrow
arrow

    learntori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