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沒有富爸爸,每一分錢都要自己存,這養成我保守的投資個性,不會追求高風險的獲利,一定會等基礎穩了再跳下一步。

 

想要穩紮穩打的投資,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,對人生有一定的規劃。像我就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三個階段:35歲前、3555歲、跟55歲之後,依這三個階段的不同需求來理財投資。

 

35歲之前,因為才剛出社會,起薪比較低,我的投資以儲蓄為主,目標存到第一桶金。我會把生活開銷以外的所得分散投資在定存、基金跟股票上。

 

因為我的收入不多,所以基金我選擇定期定額的買法,股票則一定是買穩定性高的股票,避免風險。另外,我也會固定撥出所得的5%做為提升自己的教育投資,通常是買書或是聽演講。

 

35歲之後就是成家的階段。當時我從日本留學回來,就用存下來的獎學金在台北市郊區買了一棟房子,也陸續結婚、生子。

 

因為有了小孩,手上可支配的現金就會留多一點,以防任何意料之外的支出,此外才會把其他的所得拿去購買保險、股票等。

 

這個期間也是所得增加最快速的時候,除了固定為孩子存教育基金、買保險,我也持續投資房地產,從市郊的房子逐步換到市中心去。

 

這個期間我保持一個很重要的原則,就是貸款絕對不超過房價的一半。之所以堅持一次付清一半,是因為我認為維持家中生活品質也是相當重要的,不要因投資而被房貸跟利息拖垮。

 

收入許可的狀況下,我和太太也開始在自用住宅之外尋找新的投資標的。

 

這個時期因為貸款大多還清了,我們的投資也比較有彈性,後來選擇買北市商業區的辦公室來出租,一方面租金比住宅高;一方面管理也比較方便,適合雙薪家庭。未來小孩若要創業,也可以做為他們的辦公室。

有錢人養成術-645   

過了55歲,要為退休做打算,我分配更多收入在購買保險上,好比壽險、醫療險、年金險等,多做跟健康有關的投資。

 

這個時候我還負擔辦公室的貸款,手上沒有太多閒錢,所以股票、基金在這個時期都只是財務調度的工具,不會認真投資。

 

基本上還是希望能盡早還清貸款,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債務壓垮。

 

堆積木買房 穩紮穩打

 

我總共換過三次房子,除了自住,也有出租。我的買房策略是漸近式的向市中心移動,不求一開始就住在精華地帶,慢慢從外向內,才能既維持生活水準、又累積下一次換房的基金。

 

我的第一棟房子買在新店,是全新三房的房子。雖然離市區有點距離,比起住市區,更重要的是自己能不能負擔得起龐大的房貸和利息。年輕人常常想買市區,然後抱怨房價很貴買不起,我覺得這都是沒有必要的。

 

當時我很重視房子周遭的環境和屋內格局,後來慢慢存到錢之後,也很快就脫手,改買景美區的房子。買第二棟房子,一方面是考慮小孩的教育、選擇離學校近的文教區,一方面我也做好換第三次房子的打算,所以選了有電梯的公寓以便轉手。

 

過了五年我就換第三間房子,這次換到醫院、公共設備都比較齊全的中正區,買的是狀況好的中古屋。此時我沒有賣掉第二棟房子,而是出租、用租金來付第三棟房子的貸款。等到房貸付清了,再賣第二棟房子去投資商辦。

 

我操作房地產秉持一個念頭,就是用堆積木的方式穩紮穩打,活用銀行的五年免繳本優惠,先趕快償還利息,不要愈還愈多債。至於房地產該如何布局,我認為重點是不要被名人專家誤導,應該要視自己的財務狀況量力而為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物件。

 

 

資料整理來源:【經濟日報】

arrow
arrow

    learntori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