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富邦人壽董事長鄭本源多年前也是小資上班族,終日努力掙錢買房,透過自住兼投資的房產理財術,換屋賺差價,自用兼保值,他的實戰經驗如今大公開,值得你我借鏡。

 

一般人一生中通常只能換一到兩次房,甚至窮盡一生的時間與精力,也無法實現購屋夢,但有人卻能循序漸進,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,富邦人壽董事長鄭本源就是最佳案例。

 

「聽說董事長又換房子了?」提起鄭本源,富邦的同事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董事長很愛買房子,每隔幾年,就會聽說他又搬家了,但可別以為鄭本源是一位房市投資大戶,實際上他也和你我一樣,是從小資上班族開始一路打拚,逐步累積購房實力的打工仔。

 

第一間房:先求有,再求好

 

鄭本源是高雄長大的南部囝仔,離鄉背井北上求學、打拚,1973年,台大法律系畢業的他,退伍第三天就順利考進國泰產險(富邦集團前身),當時面試官就是現任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,41年來,鄭本源工作沒換過,一路從基層科員做到富邦人壽董事長;但他卻為了尋覓一生中最理想的安樂窩, 換過十次居所。

 

「當時我的辦公室在台北市南陽街90號的國泰大樓,有一天發現公司樓下擠滿了100~200人,後來才曉得,原來這些人是排隊等著買國泰建設的房子,即使價格貴個1~2成,大家還是搶破頭。」這一年,鄭本源見識到民眾趨之若鶩的買氣。

 

這個令他印象深刻的場景,正是40年前台灣房市榮景的縮影。七三年前後,恰巧是中東戰爭爆發、油價上揚的時機點,台灣正面臨通貨膨脹、房價飆漲的連鎖效應;當時北部就業人口大量增加,購屋需求強烈,只要有新案推出,很快就被搶購一空,更刺激房地產漲幅。

 

鄭本源和太太結婚後,分別在台北市和平東路、新北市板橋和新店區租過房子。直到工作第三年,終於選在新北市中和區落腳。他說,當時夫妻即使努力賺錢、存錢,但收入實在有限,買不起市中心的房子,決定「先求有、再求好」,權衡預算和兩人上下班的交通便利性,後來籌到自備款15萬元,貸款買下30坪大、總價45萬元的公寓新房。

 

 

不到三年,由於第二個小孩即將出世,鄭本源決定賣掉房子,換到坪數更大的永和中正橋旁新屋,這次換屋經驗讓他很滿意,「不但是面河景第一排,離公司也更近。」令他更驚訝的是,因為是賣舊屋買新屋,第一間房子以總價95萬元成交,扣掉裝潢費用5萬元,讓他整整賺了1倍。

 

再過3年,鄭本源已晉升為主管職,這時候的他,有能力換到台北市中心的精華地段;加上太太是公務員,收入穩定,這次他下訂當時東帝士集團在和平東路推出的新建案「儷園廣場」,以總價240萬元,換到40坪的電梯大樓。

 

第二階段:換屋擠進台北市

 

「雖然坪數差不多,但重點是搬到市中心了。」鄭本源還透露一個小插曲,其實先前太太幸運抽到牯嶺街公教宿舍的購買權,30坪只要價90萬元,然而考量四口之家的空間需求,最後並沒有去住,而是和第2間房一起出售,兩者成交價位都在160萬元左右,平均獲利至少4成,湊齊第4間房的自備款還有餘裕,不用再額外掏錢。

 

此後,鄭本源的換屋專業愈來愈精,加上收入持續穩定增加,他建立起一套換屋心法,那就是只看新屋,且每3~4年,就要選定下個更棒的新家。「因為3~4年的房子還很新,賣相最好」;而堅持以自住為主的他,手上也絕不囤積第二間房產,每次要賣舊屋,原屋裝潢幾乎「全部奉送」,不但買主心生歡喜,認為買到賺到,他自己搬起家也變得格外輕鬆。

 

為了累積換屋實力,鄭本源自設三成的停利點,並善用向銀行貸款的空間。「能貸7成就7成,8成就8成,我一定貸滿(額度),而且前幾年選擇只還利息、不還本金,讓壓力降到最小,」鄭本源認為,這種方式很適合預算有限、收入穩定的上班族,「不能讓房貸吃掉一大半的生活費,排擠到食衣住行其他需求」。

 

在和平東路住了3年餘,鄭本源又萌生換屋念頭,但這次經驗讓他最刻骨銘心。十年來,他和太太看過的房子不下數百間,即使實戰經驗豐富,然而兩人一聽到「台北市」加「大坪數」就熱血澎湃,更何況是這間位於內湖德安百貨、大湖公園旁的「獨棟別墅」,簡直是完美滿分。

 

「這是我第一次買預售屋,下訂的時候還很興奮呢!」鄭本源的第5間新房,使用坪數約115坪,成本含裝潢約600萬元,除了依山傍水、離上班地點近,可自主使用的大坪數空間和庭園景致,讓鄭本源眷戀難忘,一住就是11年。

 

然而,再完美的情人仍有小瑕疵,那幾年讓他最困擾的就是房屋「漏水」問題,鄭本源回想,每逢颱風下雨,家裡的天花板輪番漏水,幾乎每2年就必須「整修」,最後連女兒的房間也開始「鬧水患」,只好決定搬家,由於住較久,房子漲幅也擴大,單坪價格從5.7萬元漲到23萬元,這次獲利出場至少3倍。

 有錢人養成術-20  

第三階段:桃園C/P值高

 

千金難尋心頭好,多年來住慣大坪數的房子,要再在台北市找相同條件的房子,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。鄭本源說,一開始在內湖找,怎麼找都找不到適合的物件,後來山不轉路轉,他在桃園找到「呷意」的房子,就此開啟了另一個人生桃花源。

 

「我搬來桃園,已經15年了,換過3次房子。」一路從中悅麗池、中悅知音花園廣場,一路住到現在的中悅帝寶,都是使用面積超過百坪的豪宅社區。然而,鄭本源滿意的說,雖然住得更遠,卻能更快到公司,「有一次我在辦公室加班到10點半,回到家居然才18分鐘,很多住在市區的人甚至辦不到。」

 

回顧鄭本源的換屋史,大致分為3階段,特點是區域由遠而近,坪數由小而大。從一開始的新北市中、永和區域,讓他得以取得預算與生活機能的平衡;第二階段,他舉家搬到台北市區,住過和平東路、牯嶺街和內湖,享受都會蛋黃區的便利性;第三階段,鄭本源則搬到桃園,至今共換過3間百坪以上的豪宅,游泳池、健身房、宴會廳等便利設施,想得到的「應有盡有」,充分滿足他的需求。

 

而身為王牌業務員的鄭本源,更是逢人就分享自己住在桃園的好處,在他的鼓吹下,有不少同事跟進在桃園置產。他強調,桃園不僅四通八達,且性能價格比(C/P值)相當高,更何況「台北的公共建設,自己一樣能享受」,相同的預算,在桃園和台北實際買到的面積就差了34倍,看到許多小資年輕人買不起市區的房子,鄭本源認為,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換屋史所累積出來的換屋心法,都是真金不換的親身寶貴經驗,值得年輕上班族參考。

 

資料整理來源:聯合報

arrow
arrow

    learntori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