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特別是對於沒有時間,進行個別基金或個股選擇的投資人來說,ETF可以說是不用花太多腦筋及時間,就能輕鬆上手的投資標的。只不過如果想真正發揮ETF最擅長的優勢,個人建議投資人牢記以下這三大投資策略。

 

前幾天,一直因為具有「低費用、高指數追蹤效能

,而大力贊同ETF這項投資工具的知名部落客-綠角,寫了一篇「ETF帶來的慘重損失—以UNG為例(ETF of Wealth Destruction)」的文章。

 

文章中提到了代號UNGUnited States Natural GasETF,卻讓投資人「受傷慘重」的例子(原文請見:http://greenhornfinancefootnote.blogspot.tw/2014/06/etfungetf-of-wealth-destruction.html)。

 

雖然表面上看起來,單一ETF的虧損屬於個案,但事實上,這樣血淋淋的例子不僅僅只發生在ETF的投資裡,且在所有投資市場裡,每天幾乎都可以看到如此的錯誤不斷重複上演。

 

照理說,ETF就是一種「低成本,且高度指數追蹤效果」的投資標的。而投資人會買這樣的標的,最主要是想長期投資,不想進行短線炒作(頻繁進出),只要看好這個市場,就進場買進ETF坐享它自然增值的獲利。

 

只不過,既然ETF這麼「好用」,為什麼還會有損失慘重的情形呢?根據筆者的觀察,會發生類似虧損的例子,通常都與以下兩種投資人所具有的想法密切相關。

 

首先是投資人常常忽略掉:雖然是同一個名字,但內容卻可能是天差地遠,完全不是同一樣東西。就以綠角所指的這檔成立於20074月的ETF為例,它其實是透過期貨的方式,投資於天然氣這項原物料。

 

也就是說,會投資這檔ETF的投資人,也許只是看著「價格相對處於低點」的單一事實,在並未真正了解其投資標的與方式之下,就驟然進場並且投錢下去。其結果,當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期望。

 

其次,筆者非常懷疑,會投資這樣ETF的投資人,其內心想的與實際做的根本就是「天差地別」的矛盾。也就是說,這些投資人也許會告訴自己「投資要保守穩健、切忌波動過大」,但實際上的行為卻常常是相反的結果。

 

一般來說,會選擇或適合ETF的人,就是不願意承擔太多的風險。這類投資人寧可報酬率緊貼追蹤標的或指數,也不願獲取比指數更高的報酬率,但卻要承擔看錯或選錯標的的虧損風險。因為投資人如果是屬於「後者」,心態上就不可能認同ETF的投資模式與獲利結果。

 

如今,單純複製指數或投資標的表現的ETF,與高度投機操作的期貨手法合而為一的商品,投資人還會認為它是真正符合自己當初「保守穩健、風險及波動率極低」想法的適合工具之一嗎?

 

看到這裡,也許讀者會問筆者:那麼,ETF還真的可以投資嗎?對此,筆者還是那句好話:「這世界沒有完全不能或唯一可以投資的標的,而只有『適不適合』與『做好正確篩選』的做法」。

 

特別是對於沒有時間,進行個別基金或個股選擇的投資人來說,ETF可以說是不用花太多腦筋及時間,就能輕鬆上手的投資標的。只不過如果想真正發揮ETF最擅長的優勢,個人建議投資人牢記以下這三大投資策略。

 

策略一、「買大不買小」。雖然同樣叫做ETF,但其所投資的標的種類繁多,有些是一整個市場的股價指數(例如相當知名的美國道瓊工業指數ETFDIA、先峰新興市場ETFVWO…等),有的真的就只是追蹤單一產業或商品的ETF,例如原物料、黃金(還有「現貨」及「期貨」的區別)、石油(又有「原油價格」與「石油公司」的差別),甚至,還有「不同議題(例如全球暖化、糧食危機、水資源缺乏…等)」、「槓桿」與「放空」的投資標的與操作手法。

 

由於投資標的不同,投資人所將承受的風險自然也就大大不同。筆者認為,除非是真正「藝高人膽大」的投資人,如果是屬於長期投資,想要坐享市場自然成長及獲利果實的投資人,最好選擇投資在全球或單一經濟區域市場的股票型ETF

 

這是因為,單一產業或商品,不太容易跳脫景氣循環的大框框限制,如果投資人想要「中、長期投資」,很可能多年持有下來,仍舊是面臨著「不漲不跌」的尷尬結果。

 

但如果投資標的範圍夠廣(全球或某一區域,單一國家除了美國這樣龐大的市場經濟體外,其餘都不特別建議),再加上所複製的指數標的也會隨著個別企業的發展,而進行「汰舊換新」的篩選(永遠會有創新企業,接手並取代已跟不上世界潮流、欠缺競爭力的過時企業,進入所追蹤指數中,繼續提供高報酬及收益),除非這世界已停止運轉,否則,投資人永遠有機會能夠「坐享」一整個經濟體自然成長下的甜美果實。

 有錢人養成術-806  

策略二、「非槓桿操作」。理由很簡單,ETF就是一個被動享受市場獲利的保守型投資工具。既然如此,投資人就沒有必要把簡單的問題,弄得過於複雜及投機。

 

筆者認為,這不單會影響未來投資績效,是否符合原本的預期,更重要的是,如果投資人如此熱衷高波動率及高風險,那不如自行享受挑選單一個股、基金,甚至是更高風險、高報酬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投資過程中的樂趣,又何必自欺欺人地將原本保守得不得了的工具,變成了「極為投機」?

 

策略三、「看長,不看短」。由於ETF的特性是追蹤市場指數,因此,ETF相當於大盤,其漲跌就跟大盤的漲跌差不多。也就是說,投資ETF的人絕對不可能是「只賺不賠」。

 

而且,就算ETF的設計就是「追蹤指數」,但畢竟每檔ETF所採取的追蹤

 

數模式都是不同,是有可能造成數績效不完全一致的風險(「追蹤誤差風險」)。投資人在觀察個別標的績效表現時,時間一定要「越長越好」,而不是只有在某一段時間,表現得比「同業」要好。

 

 

資料整理來源:聯合報

arrow
arrow

    learntori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