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妻子都是中學老師,兒子只有五歲。我們的收入穩定且固定,兩個人每個月工資收入5000多元。我妻子負責日常生活費用和寶寶的費用;我負責購買電器、孝敬父母等大項開支及個人煙酒、交際支出。(金額以人民幣計)
結婚6年來,我家存款一直保持在婚前水準,我們覺得過得還不錯。但工作單位離家遠了,就開始考慮在威海市內買房了。為了房子,我與妻子走上了理財之 路。我與妻子約定,我家理財的總體原則是快樂理財、健康生活,特別是不影響寶寶的生活品質。我主動戒煙戒酒,減少外出應酬,和朋友小聚都轉移到家裡,我每 次都下廚房炒菜。這樣雖然累一點,但氣氛挺好,錢也省了不少。我們在收入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合理分配資金比例,在能力範圍內按照最快樂的方式來生活。
為了更好地分配收入,提高資金運用效率,我與妻子商量統一家庭財政,每月領到工資後,將其分成幾個部分,首先是強制儲蓄2000元,雷打不 動;1000元投資股市基金,其餘的根據不同需要分成大小不等的幾筆款項:寶寶的營養費及玩具支出單列700元;家庭日常生活開支600元;孝敬雙方父母 200元;作為兩個“書蟲”,每月100元的購書款也必不可少;每個月旅遊基金預存200元,剩下的就用來應付“突發性事件”和人情消費。這樣的分類,基 本涵蓋了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,如果有盈餘,經“民主協商”,或轉入儲蓄,或轉入其他款項,但是購書款及寶寶專項款若有剩餘,就全部轉入下月。
在很多同事眼裡,每年寒暑假外出旅遊似乎是一種奢侈的生活,但我和妻子卻不這麼認為。寒暑假的旅行對我家裡來說已成為必經程式。
去年國慶期間,我們在威海市買了一套二手房,工資分配中除了還2000元房按揭外,其他分配比例仍然延續著。收入雖然不多,但我們卻在合理分配中過著健康、富有情調的生活,小日子過得蠻有滋味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