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歲的琦雯每天晚上除了要完成作業,還有一項媽媽交待的“神秘任務”——記帳。今年春節對小琦雯來說,是最高興的一年,她終於可以拿到父母給的壓歲錢了, 再加上從去年一直積攢的零花錢,琦雯的“小金豬”儲錢罐已經開始沉甸甸了,當然,離她的目標——《哈利波特》全集還有距離。

  “從她6歲開始,我上街買日用品都會帶著她,教她怎樣把錢花好、花對”,琦雯的媽媽陳雅姿說,財商很重要,她希望孩子以後是錢為生活服務,而不是生活為錢服務,“很多有錢人為什麼都覺得累,其實他們的財務並不自由”。

  理財商數(簡稱財商),即FQ,是繼IQEQ後逐漸興起的一個新詞彙。FQ有多高,直接決定了是否能利用好手中擁有的資產,做好資源配置,完成財富累積。不少理財師都指出,培養FQ也要從孩子的兒童時代開始,未雨綢繆。

  一項調查顯示,絕大多數少年兒童都有零花錢,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亂消費、高消費、理財能力差等問題。然而,很多父母卻害怕讓孩子過早接觸金錢概念而變 成“小財迷”或“吝嗇鬼”,陳雅姿卻認為,對孩子的財商進行教育,並不是教她去追求金錢,並不是教她只要會賺錢就足夠,而是要教給一些最基本的理財知識, 讓她具有理財的觀念,“很多時候,人缺少的往往不是錢而是一種觀念”。

投資理財  

  陳雅姿在女兒8歲時候,就開始給她零花錢,並告訴她:“你可以拿它買筆記本買零食,也可以把它攢下來,爸爸媽媽讓你自己做主,但是爸爸媽媽不會再給你 買玩具和童話書,如果你自己喜歡,就攢下零花錢去買。”從小在家耳濡目染的小琦雯,當然明白自己不能貪心,只能要一樣東西,最後,她決定“忍痛”割愛最喜 歡吃的糖果,將目標定在《哈利•波特》。

  今年春節,陳雅姿開始給女兒包壓歲錢,並要求她對每天的花費記帳,將每一筆零花錢的來龍去脈都清楚地記錄下來,每週寫一篇記帳周記,對自己的花錢情況 進行一次檢查,看哪些錢該花,哪些錢不該花;哪些錢花多了,哪些錢該花而沒花出去。然後陳雅姿會幫女兒進行指導。“這樣才能加深孩子對財富的認識,還能逐 漸學會節流,知道怎樣把錢花在刀刃上”,陳雅姿說。

  研究表明,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。在這個階段,孩子的金錢價值觀和消費尚未形成穩定的習慣。財商教育專家認為,如果此時進行理財教育,那麼孩子學會安排10元錢的用途,明天給他10萬元、100萬元甚至更多的錢,都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好。

  美國家庭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和理財能力都比較早,社會對孩子財商的基本要求是:3歲能辨認硬幣和紙幣;4歲認識到我們無法把商品買光,必須在購買時作 出選擇;5歲知道錢幣的等價物,例如:25美分可以打一次投幣電話等。知道錢是怎麼來的;6歲能找零;7歲能看懂價格標籤;8歲知道自己可以通過做額外工 作賺錢,學會把錢存到儲蓄帳戶裡;9歲能簡單制定一周的開銷計畫,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;10歲懂得每週節省一點兒錢,以備有大筆開銷時使用;11歲知道從 電視廣告中發現有關花錢的事實;12歲能制定並執行兩周的開支計畫,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。這是值得中國家長們借鑒的一個兒童財商培養時間表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learntori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