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調機構WitsView研究部協理劉陳宏,長期研究面板供需與整個LCD供應鏈,他依據自身的經驗認為,投資理財最好從自己熟悉的領域著手,勝算會比較大,績效也會比較好。
劉陳宏長期在LCD產業,是LCD產業的名嘴,必須看準面板產業的供需,才能為面板廠或下游的液晶電視廠商,提供正確的資訊,讓面板廠知道何時該增產或減產,或是讓電視廠商知道,何時才是出手購買低價面板的最佳時機。
他從群創出身,歷經LCD產業的榮景,在LCD產業發展初期,群創配發股票的時代,每股價格在150、160、90與40多元的時候,他都領過股票股利,他運用自己在擔任群創採購職位時的經驗,每次賣出群創的股票,都是在相對高點,成功獲利了結。
反觀部分同事,因為不太了解LCD產業的供需與起伏,配發的股票長期留在手上,隨著股票的價格愈跌愈低,最後低到受不了,以小賺一點殺出,他在投資LCD產業相關股票的績效,確實是表現比較好。
綜合他自身投資股票型基金,與自己投資熟悉的LCD產業股票來看,他認為,必須運用自身的優勢,選擇自己有把握的股票,投資的勝算才會比較大。
劉陳宏是一名保守型的投資者,除了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基金外,他投資的股票,多數是自己熟悉的產業與公司,因為自己熟悉與了解的公司,才知道何時該買進,何時該賣出,就因為自己了解,知道何時要停損出場,要大賠也不太可能。
前兩年彩晶股價還在低檔,當時彩晶仍是全額交割股,而且股價低到剩下2元多,最低跌到1元多,有朋友問他彩晶能不能買,他認為,彩晶折舊攤提費用已經結束,建議朋友在2元多時買進,穩賺不賠,朋友照做,最後彩晶飆漲,朋友在11元多賣出,賺了好多倍漂亮出場。
他說,投資股票除了需要經驗,還要「敢與不敢」,像彩晶跌到2元多,打入全額交割,要有勇氣的人才敢買,經驗加上勇氣,才能投資獲利,不熟悉的產業或股票,他其實不建議去投資。
近幾年台灣電子產業式微,營收與獲利持續衰退,反觀,傳統產業興起,成為台股熱門投資標的。雖然他是LCD產業名嘴,但在傳產興盛之下,自然也聽到不少傳統產業的明牌。
以一檔紡織股為例,朋友建議他在200多元買進,他因為個性保守,不熟悉的不碰,因此,沒有買進。他老婆則認為有機會,真的在200多元買進,目前已漲到350元左右的價位。
劉陳宏說,他老婆真的有勇氣,敢聽信明牌買進,這與一個人的個性及運氣有關,像他這樣保守的人,比較沒有大賺錢的機會。
他個人還是認為,投資自己熟悉的產業與公司,勝率比較大,就算看錯,也不致於大賠,投資還是穩健及保守為宜,畢竟盲目聽信明牌,也有大賠的可能。
保守…一種另類優勢
WitsView研究部協理劉陳宏,是產業名嘴,出身電子產業,曾經任職於半導體代理商、冠捷與群創等公司,對整個LCD產業上下游供應鏈相當熟悉,對預測面板供需也相當精準。
全球LCD產業市調機構是以NPD DisplaySearch為龍頭,其他國外市調機構,例如IHS iSuppli與IDC等,雖有跨足LCD的供需預測,不過,仍不敵DisplaySearch。
為了加強補足LCD產業分析師的不足,iSuppli與IDC,在農曆年前,紛紛挖角劉陳宏,可以看出劉陳宏在LCD產業名嘴的地位,僅次於DisplaySearch副總裁謝勤益,不過,劉陳宏仍情義相挺WitsView研究部主管張小彪,並未異動。
產業分析師對投資理財的觀念,通常都比較保守,只投資自己比較有把握的產業。劉陳宏謙虛地說,即使他們自己可以精準預測LCD產業供需,但能否在對的時間點,正確買進、或賣出LCD相關公司的股票,有時還是無法全然掌握關鍵時機,保守對他們而言,有時反而是一件好事。
資料整理來源:【經濟日報】